中广网郑州2月19日消息(河南台记者周文茹 郑州台记者马松林)据中国之声《新闻晚高峰》报道,“人事档案”,曾被视为身份的证明。而今,大学毕业生弃档族不断扩大,“人事档案”难逃“空挂”命运,“空挂档案”数量节节攀升。从辉煌到落寞,折射管理制度弊端,人事档案,该如何结束空挂命运?
人事档案,记录着一个人从学校到各个工作岗位不同时期的人生轨迹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装着档案的那个“牛皮纸袋”是用人单位考察、了解个人的重要凭证,事关一个人的就业和升职。今年刚刚退休的魏金彩告诉记者,在计划经济那个年代,人事档案就是她们的命根子;
魏金彩:一个工人身份的证明,在你工作这个年代里面,档案就伴随着你,其实它比身份证还详细,作为工人来说是工作生涯中的一张身份证。
但记者调查发现,如今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事档案开始陷入无人理睬的尴尬境地。据了解,目前仅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托管的18万份人事档案中,3万多份档案都属于尘封多年、长期无人认领的“空挂档案”。省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刘华说:
刘华:从92年积累到05年的档案一共才几百份,原先人少,05年之后那几年逐渐多,几百份。去年最多,至少三千多份。
曾经和人们“如影随形”的人事档案,为何越来越受冷落?郑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张怀仓分析说:
张怀仓:原因还是学生不太重视人事档案,特别是年轻人他不再重视,他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,学生一上学他并不知道档案的重要性,私营企业我才不管你档不档案,你给我工作我给多少钱,医保社保因为不要档案都能交,所以他都无所谓了。
(本文来源:中国广播网 )